本文主要介绍 离散,并为读者提供相关背景信息,以引起读者的兴趣,接下来就跟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离散
离散
这几天天气都冷的恐怖。穿得很棉,手和脚却还是冰冰凉的。漠然。
昨天是冬游。去了绍兴。印象比较深的是鲁镇,我们一行人到鲁镇的时候人还比早,走在古色古香的鲁镇上,不知怎的,浮躁的心平静下来。喜欢那黛瓦黑墙,喜欢那小巷蜿蜒,喜欢那灯笼高悬,喜欢那狭长的乌篷船,喜欢那剥落了油漆的红木门。可是不一会儿,后面的人就蜂拥而来,让这个原本清幽的街道变得沸腾起来,虽然看似喜气洋洋的。但我还是喜欢人少幽静的鲁镇。
小桥,流水,人家,典型的江南风景的代表。我不知道,自古以来有多少人醉心于其间,也不知道,有多少人,会继续贪恋这般惬意的风景画。但至少,我觉得它是奇迹。驻足在这里,能让人忘了一切辛酸苦楚,颠覆流离,人情冷暖以及世态炎凉。也许只是暂时的麻醉,其实也是好的。
走在这风景如画的鲁镇里,与许多形形色色的人擦肩而过,小a是我小学同学,小b是我初中同学,小c与我在网上联系频繁,小d是我亲戚的孩子。有好些人并带着欢跃的笑容与我擦肩而过,并没有太多次停下来叫他们。算了吧。既然已经离散。我们就要义无返顾地向前走。那些熟悉而陌生的身影已经渐渐走远。没关系。能看到他们开心的面容,他们应该很幸福吧?那就好了,没有遗憾了。
那时碰到我们还会互相打招呼问好吧?可是为什么现在看到都默不做声呢?不是时间越长就应该越习惯么?。看到了。垂下眼。擦肩而过。近在咫尺,却相距天涯。我知道身上原汩汩流出的血液,已经结痂。但有些痕迹,是不会褪去的。就像被挤掉了脓的豆豆。还是会留下淡淡的红斑。在某个十字路口。我们已经离散了。向左看向右看。看不见离去的脚印。
在离散之后,开始对记忆着迷。站在一条河流旁,时间是水,回忆是水波中的容颜。若隐若现。被风一吹,就成了支离破碎的脸。
睁眼聚会,剧终离散——读《致爱郭敬明》 (字数:1200)
看《青春散场》真是看得很不是滋味。
关于郭敬明的“抄袭风波”略有耳闻,先是《幻城》抄袭颜歌,再是《梦里花落知多少》抄袭庄羽的《圈里圈外》,近来又说《夏至未至》也是抄的。前面两则我不支持也不反对,因为毕竟可以拿出证据来显摆,最后一条则是有些过分。
这是后话。
有些人的蜕变需要一辈子,郭蜕变的时间很短,只有两年。也许他原本就是和别人不一样的吧,有那么好让人惊羡的天赋,他似乎天生就是操纵文字的好手。看他的三本书都看哭了――简直是赚人眼泪,里面的每个情节都很煽情但不是矫情。我们在荧屏上看他善良明媚灿烂的微笑,fans一边感怀这笑容里有多少多少辛酸云云,说不准――笑容背后就是空洞和冰冷?时间是可以改变一切的,你不是你,我也不是我,如果当初在“新概念”领奖台上初露锋芒的郭和我们追捧的公众人物郭是同一个人,那么如何不见当初他脸上的冰凉和一点羞涩,如何可见他在记者的重重逼问下的侃侃而谈?
单从书里看,郭其实是个因为某种心态而骄傲,而且相当混乱的人。他从小在“皇帝的新衣”的追捧下成长成一个倨傲的人,如同他在《幻城》里自称的“我”,是万人膜拜的王。所以,他一直不懂得别人,即使他承认《夏至》是他成长的写照。的确,看到过这本书的人都应该可以想到这个结果,可是这个是小说,所谓小说就必定不可能完全是真实的,作者写的时候大多会带一点自己的影子,《夏至》里这种影子就比较多,也就是说《夏至》或许就是郭用来边赚取眼泪边澄清“抄袭风波”的,那本书里的结局是因为傅小司言语中伤立夏然后立夏离开,最后所有的朋友都离他而去。事实不是如此?
郭在成名以前有很多朋友,有他的同学也是一直以来最好的朋友小a,有清和,moon,还有“榕树下”的很多文笔知交,如颜歌、一草、霍燕、许菁,甚至甘世佳、周嘉宁都是。曾经是那么好的朋友,最后也终于抵不过利字当头。颜歌嬉笑着看掌纹精准预测出郭的命运,却没有想到最后竟然是自己第一个离开他。真的是一个很会伤害别人的人,对待许菁、霍燕,还有两年来的好兄弟一草,丝毫不顾忌,所以,不得不一一离开。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自尊,容不得他人说三道四,你一样,他们也一样。每个人都把自己当作王子或者公主,总想要所有人为你付出,事实不是,站得越高跌得越重,对自己期望太高了往往会受到现实更残忍的报复。
是,两年时间你和他们都长大了,成熟了,最初的真诚也没有了,彼此恩怨、报复,每个人心里都还铭记这一点感动,还记得当初也曾拥有过幸福和快乐,最后变成如假包换的最熟悉的陌生人,怨不得谁。
或许单从一本书里看待一个人是有些主观,我也欣赏和惊羡四维的文字,可以把人感动得一塌糊涂的文字。只是――和朋友的情谊真的比不上所谓名利?也许一生里放下一些让人尴尬的细节,就可以追回那一个足够隔阂一辈子的街角。
综上所述,介绍 离散就到这里结束了,注意,选择正确的方式,才能解决根本问题,希望我们的介绍能帮助到您,更多请关注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