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社会经济和科技的高速发展,人们的生活质量不断提高,紫能范文网小编现在给大家介绍一下最新新高考政策实施,希望能够帮助大家。
最新新高考政策实施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尝试过写作吧,借助写作也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范文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范文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新高考政策实施篇一
2024新高考政策解读(一览)
2024新高考政策解读你知道吗?高考,已不再是遥远的事情,不论你是否意识到,不论你在不在学习状态,高考都在悄悄地逼近你。一起来看看2024新高考政策解读,欢迎查阅!
新高考政策“3+1+2”模式,“3”即统一高考科目:为语文、数学、外语3门;“1”和“2”为选择性考试科目,其中“1”指从物理或历史科目中选择1门首选科目,“2”指从思想政治、地理、化学、生物学中选择2门再选科目。
考生总成绩由3门统一高考成绩和3门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成绩构成,满分750分。其中,3门统一高考科目使用原始成绩计入考生总成绩,每门满分150分,不分文理科,使用全国卷;选择性考试中首选科目(物理或历史)使用原始成绩计入考生总成绩,每门满分100分;再选科目每门满分100分,按等级分(即a、b、c、d四个等级,d等级为不合格)计入考生总成绩。体育与健康、音乐、美术3门科目的合格性考试及物理、化学、生物学3门科目的实验操作测试由各省统一制定标准,州、市教育行政部门组织实施。
我省普通高校招生考试采用“3+1+2”模式,其中,“3”为语文、数学、外语(含英语、俄语、日语、法语、德语、西班牙语)3门统考科目,由全国统一命题。“1”为首选科目,从物理、历史2门科目中选择1门;“2”为再选科目,从思想政治、地理、化学、生物4 门科目中选择2 科。
首选科目和再选科目由我省自主命题。考生高考文化总成绩由统考科目成绩和选考科目成绩组成,满分 750 分。其中,3门统考科目每科满分 150 分,直接以卷面原始分数计入高考总成绩;考生选择的3门选考科目每科满分 100 分,首选科目直接以卷面原始分数计入高考总成绩,再选科目依据《关于做好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成绩计入高考录取总成绩工作的通知》(湘教发〔20__〕10 号)规定,以转换后的分数计入高考总成绩。
高考改革后实施“3+3”高考新方案,统一考试科目为语文、数学、外语,高中学业水平等级性考试科目由考生在历史、政治、物理、地理、生物、化学6门中任选3门(俗称6选3)。若是实施“3+1+2”方案,则是语数外,物理和历史必选一科,再在化学、生物、地理和政治中任选两科。
若按照以往统一行政班划分上课的话,不同选考科目的学生,其教学内容和程度要求大大不同。不仅老师教学难度提升,还容易造成学生层次参差不齐,因此,走班制应运而生了。学生根据自身需求选课,学校将根据整体学生选科情况,按科目安排课室和任课老师。学生根据个人选考课程,进行流动听课。
新高考政策实施篇二
经过一年多时间酝酿,数十易其稿,19日上午,广受关注的浙江省高考招生制度综合改革试点方案正式出台。
此次试点改革将从2014年秋季入学的高中新生开始,至2017年全面实施。
而方案中的招考模式多元、扩大学生学校双向选择权、选考科目多样和推进综合评价选拔等也成为社会关注焦点。
高考改革,究竟将会带来哪些改变?昨天,高校党委书记、高中校长都站在自己的角度上作出了分析。
浙江工业大学党委书记、教授、博导梅新林
高校有必要建立专业预警及退出机制
高考制度改革的两个关键环节是“考试”和“录取”的改革。“考试”改革的宗旨是把选择权还给学生;“录取”改革的关键则是由报考学校变为报考“专业+院校”,这就意味着对“专业”的选择先于对“院校”的选择。
通常而言,某一高校的社会声誉是相对稳定的,但其内部专业的质量是不平衡的,过去是靠学校的整体声誉带动所有专业,即使一些专业认可度不高,也可以发挥“母鸡带小鸡”的效应,甚至可以通过调剂手段使其虚假地“招满”,这实际上是对一些弱势专业的隐性保护,也是对考生自主权的忽视,至少是不够尊重。而现在却要让小鸡直接登台亮相,而母鸡则退居幕后,其程序和结果自然完全不同。
这一方面有利于提前培养学生的“专业”意识和兴趣,因为过去学生报考的是“学校”,所以对“专业”普遍是比较模糊的,因而选择专业也是相当盲目的。而现在学生报考的首先是“专业”,其次是“学校”,这就促使他有意识地提前了解相关专业的情况,提前培养自己的专业兴趣。
另一方面,也改变了以往高考录取体系下单一高考分数的选才标准和高校对招收对象相对模糊、抽象的认识,有利于提高高校专业招收人才的“精准性”。而更重要的是,这将会使得激烈的生源竞争从学校之间的竞争直接转向专业办学水平的竞争,并由此“倒逼”高校优化专业结构布局,凝练专业特色优势。
所以,我认为高校建立专业预警及退出机制很有必要。要实施人才需求预测和中学生专业倾向分析制度,加强就业市场调研和跟踪研究,建立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的专业设置、专业改造和专业预警及退出机制,通过优胜劣汰促进专业结构的整体优化,从而促进人才培养质量的普遍提升。
杭州第二中学校长、省功勋教师叶翠微
将来,中学里可能会出现“咨询师”岗位
1977年恢复高考以来,我国进行了多次高考改革,但以往历次的高考改革,一直停留在考试科目、内容难度、时间长度、组卷方式和组考形式等方面的变化上,而所有这些变化,都是在高校录取的“总分匹配”模式下进行的。
30多年来,一成不变的“总分匹配”模式所带来的种种弊端积累,给大学教育和中学教育造成的深层伤害,也是显而易见的。就中学教育而言,长期的“总分匹配”模式,让中学教育形成了路径依赖,加剧了中学生“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考生填报志愿时,往往只认大学招牌,只求分数利用最大化,只知专业是否热门,不管专业是否适合。这极大地阻碍了学生在大学的学习积极性和专业的有效学习,浪费了宝贵的大学教育资源,也给许多大学生的个人发展带来了困扰。
而新方案打破了传统齐步走的教育安排,鼓励并支持每一位同学基于自我,自定步调,“能飞则飞”。例如对资优学生来说,新的高考方案无疑给他们提供了一个提前完成高中学业,提早进行大学先修课程学习的时空条件。从一定意义上说,这也在为创新人才的健康成长提供了时空保障,因为创新人才的成长,需要更多的自主时空。
“专业导向”的考录模式,则要求学生尽早了解自己的兴趣特点和专业性向,并据此确定选考科目。这在一定程度上是在用高考的指挥棒引导学生去更多地了解自己、关注社会,理智地寻找自己的学业旨向。这将带来高中课程改革的内在价值寻找。由此可以预想,中学的生涯规划课程等将更加接地气,更受学生欢迎;“咨询师”这一岗位,也有可能会在不久的将来在中学落地;“兴趣+专业”导向的.深度选修课程有望在中学得以开展。
宁波市镇海中学校长、高级教师吴国平
基础教育尤其是高中教育必须变革创新
此次高考综合改革在维护“考试选拔”这一基本的价值观和方法论的基础上,确立了“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基本方向,对考试的类别、内容、评价、招录等方面进行了系统革新,特别是在扩大学生选择权方面力度空前,学生拥有了更多更大的选择考试、选择教育、选择大学的权利。
这种建立在自主选择基础上的招考模式相较于以往“大一统”的方式无疑具有更高水平的公平性。这种更高水平的公平还体现在无论是“统一高考招生”还是“高职提前招生”、“单独考试招生”、“三位一体招生”都建立在“考试”的基础上,杜绝了可能发生的“人情上学”“关系上学”“权钱上学”现象,避免了社会普遍担心的“招生不公”问题的出现,确保了社会各阶层在高校招生入学中的平等地位。
在可以预见的时间内,高考指挥棒将继续发挥不可替代的导向作用。但此次高考方案所体现出来的公平、科学将会对基础教育产生积极的引领作用,而也只有当基础教育特别是高中教育能够围绕更加科学的高考方案作出与之相应的变革创新,高考方案所确定的目标、任务及其内在功能才能真正得以实现。
柳州中小学免费午餐经验全区推广
近三年该市北部三县共回流学生3600多人
备受社会关注的广西柳州市三江、融安、融水三县(自治县)中小学生实施免费午餐近3年,效果喜人。4月27日,自治区政府在该市召开全区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暨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营养改善工程现场会,对该市实施免费午餐经验向全区进行推广。
早在2007年,柳州市“两基”通过国家复查验收后,市委、市政府就提出:培养人才重投入,政府倾力抓教育。并决定从2008年9月1日起,对北部三江、融安、融水3个自治区、国家扶贫重点县(自治县)近10万名享受九年义务教育的农村户口学生全部实行免费午餐制,且作为该市“十大民生工程”之一,以全面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享受免费午餐的伙食标准为每人每餐两元,扣除寒暑假、双休日和国家法定节假日,每个学生可享受200天免费午餐。并对免费午餐营养成分进行科学配置,专门聘请饮食营养专家为各学校定制学生免费午餐一周营养配餐食谱,保证学生吃饱吃好。2010年秋季起,该市将免费午餐制度实施范围又扩大到柳城县古砦仫佬族自治乡。2008年秋季至今,市、县两级财政共投入资金近1.3亿元,其中市财政承担1.07亿多元,县级财政承担近1900万元,为全市769所学校9.85万多名中小学生解除午餐之忧。
免费午餐制度的实施,不仅促进了该市教育公平,改善民生,更保障了少数民族学生的营养,提高了贫困山区孩子的身体素质。据统计,实施免费午餐近3年,3县共回流学生3671人;小学辍学率由2008年的0.23%下降到2010年的0.04%;初中辍学率由2008年的2.23%下降到2010年的2.04%;小学升初中率达100%;初中升高中和职校率3年提升4.8%。一至九年级男生身高比2007年平均增高1.48厘米,女生平均增高1.8厘米;中小学生体质健康达标率3年提升1.93%。
体育、艺术特长生明年起取消高考加分 对浙江高中生影响有多大?
一周前,《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公布了高考改革方案:高考不分文理科;2015年起取消体育、艺术等特长生加分项目……这些消息牵动人心。浙江作为全国两个试点省市之一,很快也将公布具体政策细则。
新高考政策,在今年新高一同学中开始实行,而取消体育和艺术特长加分,明年就要开始,很多人惊呼,体育特长生和艺术特长生会不会因此消失?昨天,我们采访了各高中学校的体育、艺术特长生、老师,以及各高校招生负责人,给出比较一致的预测,影响不大。
特长生照常训练
昨天下午四点,学军中学。高一全体学生在田径场上参加长跑、篮球、排球等体育锻炼。高一年级的6位足球特长生,1位篮球特长生,也在进行每天例行锻炼。这些特长生踢球姿势很帅,颠球、传球、香蕉球射门,非常有活力。
2015年起取消体育特长生加分的消息,只有两位同学听说了这个消息,其他人说,不清楚。一位同学说,以后不知道怎么办,现在还是有点迷茫。
体育特长生三条出路
学军中学的足球教练分析,体育特长生取消高考加分,对体育特长生来说,关系不大。
浙江大学公共艺术与体育部主任吴叶海介绍,浙大每年都招收高水平运动员,收国家二级运动员及以上级别(如国家一级、国家健将、国际健将等)。国家二级运动员,想考浙大的,一般也需要达到一本线的水平。考生大多报考教育学和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全国只有两百多所大学有招收高水平运动员的资格,而在高水平运动员招生中,是没有加分政策的。体育特长生报考体校,更加不会有加分。
虽说影响面不大,但还是有家长觉得有点遗憾。昨天,一位体育特长生小余的爸爸说,儿子读初二,特长项目是跳高和跳远,学习成绩也很好,原来觉得以后考大学会有优势,现在看来愿望要落空了。
艺术特长生没有高考加分
艺术类特长生加分怎么样呢?
杭十四中张老师介绍,目前学校的艺术类特长生,升学的主要途径有报考音乐类学校,参加部分高校的艺术类特长生考试,参加清华、浙大等名校的自主招生,参加普通高考等。艺术特长生获得高考加分这种事情,在浙江省没有听说过。
浙江大学公共艺术与体育部主任吴叶海也说,没有听说过浙江的艺术类特长生可以像体育特长生一样获得加分。浙大招收艺术类特长生,是从自主招生中拿出小部分名额,面向艺术类特长生,结合高考成绩和学生的艺术水平,择优录取。
省教育考试院今年4月公布的《2014年浙江省普通高校招生工作实施意见》,其中规定的加分项目中,也没有关于艺术特长生可以加分的规定。
1.
浙江高考少数民族加分政策
2.
上海异地高考有什么新的政策
4.
浙江高考录取批次合并
5.
山东高考录取政策
6.
高考政策信息了解
7.
江西高考录取政策
8.
高考加分政策收紧
新高考政策实施篇三
对于今年高考生来讲,如果成绩和大学都达到了自己的预期,可以开开心心地等大学开始了,自己也在享受这个暑假。
但对于一些高考并不太满意的考生来讲,复读成了自己首选之一。
在复读之前,也有必要先了解一下20xx年复读生高考政策。
尽管复读生政策和应届高考生政策没什么差别,但有些院校在高考招生时对复读生也会有特殊要求。一些学校是明确要求不招收复读生的,这点一定要注意。
在高考招生中,不招收复读生的院校类型及情况有:军事院校、武警院校、国防生、大部分高校保送生、自主招生以及部分院校(专业),这些院校明确规定不招收复读生。
所以如果你想复读一下再上这些院校是不可能的。
考军事院校的考生须是不超过20周岁的应届高中毕业生,报考公安院校的考生年龄不超过22周岁,医学类8年制本硕博连读专业也只录取应届考生。其他高校和应届生录取待遇一模一样。
我们给复读生的建议是:如果决定复读,考生最好不要填报高考志愿,很多省份对复读录取出台新规:对于高考录取后不报到的考生,再次参加高考的复读生,今年针对此类考生制定的相关限制性政策,已开始正式执行。所以在高考分数出来之后,要慎重考虑今年高考到底去不去读大学,如果去读大学就正常填报高考志愿,如果想再奋斗一年考个更好的成绩的话,就不要填报志愿浪费名额影响他人录取。
新高考政策实施篇四
自2024年起,高考考试科目设置为“3+1+2”组合方式,即由全国统一高考语文、数学、外语3门科目和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3门科目(1门首选科目+2门再选科目)组成,满分为750分。
其中,“3”为全国统一高考科目语文、数学、外语3门,每科满分均为150分,总分450分,各科均以原始分计入考生总成绩。
“2”由考生在思想政治、地理、化学、生物学4门再选科目中选择2门,以等级分计入考生总成绩,每科满分均为100分。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依据考生总成绩,参考综合素质评价,实行“院校专业组”平行志愿分类投档录取;按照物理和历史分类编制计划、分类划定分数线、分类投档录取;本科段招生除提前批次外,实行同一批次录取。
新高考政策实施篇五
据报道,在山东师范大学附属中学,今年读高三的外地户籍考生有40多个,他们当中绝大部分都在山东报名参加高考。户籍在江西的李辉从小就跟父母在济南生活,他的学业也一直是在济南完成的,虽然江西的竞争压力相比山东压力稍微小一些,但是他还是选择在山东参加考试。
据了解,在山师附中就读的外地考生来自全国十多个省,他们的情况大体类似,虽然户籍不在济南,但从小就在济南上学,按照以往的规定,他们需要在原户籍所在地报名参加高考,由于各地教材和自主命题的要求不同,他们需要重新适应。
据省教育厅测算,今年最多有1.5万人符合在山东参加高考的异地户籍考生。
新高考政策实施篇六
异地高考,是不是愿意在哪儿考,就在哪儿考?异地高考会引发大量高考移民吗?对于这些疑问,来听听专家怎么说。
异地高考其实也是为了实现教育公平,并不是愿意在哪儿考,就在哪儿考。
按照今年的规定,“凡在山东高中段有完整学习经历的非户籍考生均可在我省就地(所就学的高中段学校所在地)报名参加高考,并与我省考生享受同等的录取政策”。对于这项规定,有人担心会引来大量高考移民,专家表示,这种担心大可不必。
近几年,山东的高考录取政策在逐步调整。前几年,山东高考本科二批录取,济南、青岛两地都是单独划线,本科二批线比省属线会低20分,比市属线也要低10分左右。根据山东省高考改革方案,从2014年起,逐步统一全省各批次的录取控制分数线。这就意味着,今年开始,济南青岛两市20分的单列优惠有将不存在。这也解决了取消户籍限制后,可能出现的济南青岛考生大幅增加的隐患。
新高考政策实施篇七
2014年湖南省高考取消了外语科“一题多卷”作法,降低考务操作难度;取消了徒手画和空乘类专业的省级统考,改由招生学校自己组织考试或提出相关要求。
1 增加高中阶段具有边远、贫困、民族地区县及县以下中学连续三年学籍并实际就读、具有农村户籍且家庭在农村的学生方可报考具有自主招生资格的本科一批高校安排的“农村学生单独招生”计划;增加了具有本省农村户籍的考生方可填报我省省属本科一批高校的“农村学生专项计划”志愿。
2 “贫困地区定向计划”和“农村学生专项计划”录取分数不低于招生学校所在批次录取控制分数线,如按“学校服从”志愿投档后仍生源不足时,省内省属高校可按我省高校招生相关规定,适当降分投档录取(最多降20分,降分投档以考生第一次填报的志愿为依据),志愿和提前批同时填报。
3 优惠加分政策有较大调整,今年增加的项目有“三独”比赛获奖加分,获一等奖加10分、获二等奖加5分。要明确的是,“三独”比赛加分属特长加分,报考艺术类专业、艺术特长生的考生不能享受此类加分。取消的项目有:取消了健美操、网球、体操和定向越野等四项(省级比赛体育加分限田径、篮球、足球、排球、乒乓球、武术、游泳、羽毛球);取消市州级体育比赛获奖加分;取消了奥赛省级分赛区获奖的加分资格;取消中学生奥林匹克学科竞赛、科技类竞赛等项目获奖的高校保送资格;取消省内高校招收体育、艺术特长生的政策。往年报考省内高校体育特长生和艺术特长生的考生,高考文化成绩可降低到我省二本控制线的65%,今年取消了这一政策。调整的.项目有:体育加分和奥赛、科技类竞赛获奖的加分分值标准一般相应降低了5分以上。这些优惠加分政策在2016年也有新的变化,相关文件已经下发。
4 明确了华侨预科班招生要求。华侨预科班只招收归侨、归侨子女、华侨子女和台湾省籍考生,录取时可在学校所在批次录取控制线下30分以内按考生志愿投档录取。
5 进一步加大了高职院校单独招生的力度,2014年全省有64所高职院校(去年31所)试行单独招生,全省单独招生已录取2.7万余人。
6 根据高考考务的实际情况,取消了外语科“一题多卷”作法,降低了考务操作难度。
7 取消了徒手画和空乘类专业的省级统考。往年我省每年高考结束后组织了徒手画和空乘类专业的省级统考,现改由招生学校自己组织考试或提出相关要求。
从长沙市普通高校招生考试工作会上获悉,2014年湖南省高考取消了外语科“一题多卷”作法,降低考务操作难度;取消了徒手画和空乘类专业的省级统考,改由招生学校自己组织考试或提出相关要求。2014年高考将于6月7日、8日举行,长沙市设置9个考区,31个考点(六区15个,二县一市16个),其中岳麓区新增麓山国际实验学校考点。
新高考政策实施篇八
除了城市承载能力的现实考量,在教育资源公平分配问题上,外来务工人员的诉求更多是希望自己的孩子与户籍孩子拥有平等的受教育的权利和机会,而这又在一定程度上触碰到了户籍人口的切身利益,成为重要的博弈点。
目前,我国高校招生体制实行的是分省按计划集中录取,这一由计划经济时代延续下来的录取制度,很长时间以来一直屡遭诟病,其中一个弊端就是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地域间招生计划的不均等。
“目前大学招生地域歧视是非常严重的,本地大学对当地考生投放了比平均水平高得多的名额,北大、清华等也不例外。当然在其他地方,像上海、江苏、浙江、湖北等,这种地方保护的程度比北京更严重。”异地高考的呼吁者、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张千帆表示。
以北京大学2012年招生计划为例,北京、上海、广东当年高考人数分别是7.3万人、5.5万人、65.5万人,但北京大学在三个省市的计划招生人数(不含医科、保送生)分别为396、30和34人,差别巨大。
“就随迁子女就读地高考问题而言,直接与它相关的两个关键点一是现有的户籍制度;二是现在实行的计划招生体制。若向深层追问,全国范围内教育发展的不均衡以及接受高等教育的权利和机会不平等才是问题的症结所在。”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向记者表示。
储朝晖认为,不下系统的体制变革工夫,仅仅依靠各省市制定接收随迁子女就读地高考的方案是赋权与责任不相称的,也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若把握不当还会激化矛盾。
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也认为,解决北上广等地的异地高考问题,应发挥国家主导作用,由国家制订开放的基本门槛,并根据这一门槛条件协调各地的招生录取指标,为地方开放异地高考创造条件。
大家可以参考小编上面的最新新高考政策实施介绍,希望能够对大家有帮助,如果您喜欢,喜欢推荐给大家哦,我们网站会为您提供更多范文。